1935年12月9日是什么日子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不得不提及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1935年。在这一年的12月9日,一场由北平学生发起的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抗日救亡运动,如破晓的雄狮般觉醒,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二·九运动。以下是这场运动的详细背景、过程和深远意义:
一、背景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在东北燃起战火后,野心勃勃地企图通过“华北自治”分裂中国领土。面对这样的民族危机,的妥协政策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于1935年8月发出坚定的声音,号召全民族抗战,为即将到来的运动埋下了伏笔。
二、过程
历史铭记着那一刻,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大街小巷里,约6000名大中学生冲破封锁,汇聚于新华门。他们高举旗帜,呼喊口号,向国民提出正义的诉求。他们的口号响亮而坚定:“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他们向国民提出六项紧急要求,包括停止内战、加强国防等。
游行队伍在行至王府井南口时遭遇了镇压,100余人受伤,30余人被捕。但这场斗争并未因此而熄灭,次日,全市学生总罢课以示抗议,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多个城市,如燎原之火,愈演愈烈。
三、意义
一二·九运动不仅是一次学生运动,更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的斗争。它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救亡意识,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更重要的是,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领导青年学生参与到革命中的历史性时刻,成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仍然能感受到那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感,那一份坚韧不拔的决心。一二·九运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烈士们。
上一篇:腊八节发朋友圈祝福语
下一篇:没有了
欢迎转载生活百科文章,学习更多的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