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祈福活动:佛山行通济

在广袤的广东大地上,有一项独特的祈福活动——行通济。这个活动在元宵佳节期间尤为热闹,人们扶老携幼,从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生菜,走过通济桥,祈求平安和幸福。这一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佛山城南的南蒲公园附近,有一座古老的通济桥。虽然河已经消失,但桥依然屹立。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聚集在这里,走过这座古老的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信仰。

行通济中的“行”,是粤语中的走,“济”则指的是通济桥。从明末清初开始,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参与这一活动,祈求来年的平安和顺利。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200多年,而且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这里的“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忧愁、衰气。当人们走过通济桥时,他们希望把过去的忧愁和衰气留在桥上,带走新的希望和幸福。

通济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曾被誉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虽然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人们行通济的习俗并未改变。每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走过桥面,感受这座古老桥梁的魅力。

到了2001年,佛山市顺应民意重建了通济桥,以延续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发起募捐修桥时,他征求了各方的意见,采用了木石参半的方法建桥,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李侍问的智慧,也展现了人们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行通济,无蔽翳”这一说法在何时盛行?据《行通济》一书中记载,“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晨到午夜,人们都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涌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这时的通济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个人们祈求幸福、驱赶忧愁的地方。

在行通济的过程中,人们感受着历史的韵味,体验着信仰的力量。这个传统习俗已经成为佛山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风水大师,风水宝地,住宅风水,阳宅风水,看风水,风水学,办公室风水,祖坟风水,房屋风水,墓地风水,风水先生,房子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