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占筮可以用两张图说明清楚

易经的神秘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占卜预测功能。对于人类现今的灵性激发与运用来说,似乎并未超越古人太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易经》运用特有的筮占程式,将人类无法把控和理解的潜意识、无意识功能转化为可把控和理解的卦象符号。这种转换与历史案例及其规律相互验证,展现出其在人文解释学、人体科学、人工智能乃至混沌学等领域的启发价值。

易经的占卜长期被神秘云雾所笼罩,使得一些人视之为神话,而另一些人则视之为无稽之谈。自秦汉以来,中国文化的命运因之而波折不断。义理派与术数派在易学传承中逐渐分道扬镳,甚至与经典本身相去甚远。

关于中国人的占卜传统,首要关注的是占筮预测的可靠性与可信度。面对这一疑问,我们不得不思考科学与神学之间的界限。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格罗斯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不断进化的时代,而灵性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根源,也是理解万物存在的基础。占筮预测可视为古人尝试超越有限感官认知范畴的行为。

以《国语》中重耳自筮得晋国的记载为例,古人看待占筮并非盲目迷信,而是将其作为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孔子与其弟子探讨占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时,表达了他们的理性态度:即便占筮有70%的准确率,也要通过多数原则和实际验证原则来调控其可靠性。

在揭开易经筮占程式神秘面纱的过程中,谢祥荣先生对大衍之数的考证工作尤为重要。这一工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易经的文化意义,并探究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

在人类文明史上,对数的崇拜广泛存在。许多文明都相信数是沟通人神的重要途径。例如,古巴比伦、希腊以及印度的数理哲学家们认为数的研究可以揭示创世原则和时空变更规律。易经的大衍之数也是其中之一,但能否用一张图来简单阐述这一神秘之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祛除神秘主义,心存敬畏,深究原理,是我们理解和研究易经的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易经的奥秘,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自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提及数学的符号被某种巫术气氛环绕,人们带着宗教的畏惧和崇拜看待它们以来,易经占筮所使用的大衍之数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易经组成部分的大数崇拜基础功能,大衍之数逐渐在中国历史上成为神秘主义的中心支柱。

关于大衍之数的解释路径,自《易传》以来的探讨颇具深意。《易传·系辞》第十章给出了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解释,但这一解释似乎与易经筮法所实际使用的大衍之数有所出入。后世学者为了匹配易经筮法的权威性与神秘性,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精彩纷呈,但大多只是在考虑如何凑够五十之数,并未真正从历史实践的角度去考察大衍之数的起源。这一工作最终被谢祥荣先生在《周易见龙》中首次完成。

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大衍之数的起源与原始历法观测活动紧密相连。在《史记》中,黄帝、颛顼、帝喾、帝尧等古代先贤都有历象观测的事迹,但具体的观测方法和过程并未被详细记载。谢祥荣先生通过对古文献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原始历法观测的演变过程,以及大衍之数与历法观测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指出,古代先民通过山头历、天然树木参照到鼎沿刻度的过程,形成了大衍之数的历史实践基础。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大衍之数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人和他们遗留下的经典呢?谢祥荣先生在完成大衍之数与原始历法关系的考证后,强调了设身处地地投入上古时代的人类实际生活中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尊重古人的智慧和努力,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科学观察、经验积累、智慧升华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创造。这些研究和创造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可能是粗浅的、简陋的,但在当时却是伟大的、了不起的,是人类文化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这些开创者不是神灵,而是具有崇高理想、伟大人格和科学精神的圣贤。他们是我们的伟大祖先,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永远崇敬的高尚的人,真正的人。他们对八卦文化、易经文化的贡献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三、《周易》筮数的数学原理,一张图诠释清晰。

参照《周易》筮数原理演示图,我们可以明确理解《周易》中的筮数原理。在这张图中,显示的36、32、28、24四类余数,通过除以四即可得到9、8、7、6四个数。

《易传·系辞·上传》中详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经历三次这样的操作过程,就能获得六、七、八、九这样四个数中的一个。这样的操作过程重复十八次,就能得到与《易经》文本相对应的六十四个卦象中的一个。根据这些卦象和卦爻辞,可以对贞问的事情作出相应的解析和判断。

谢祥荣先生指出,最初《易经》在筮数时可能是每次去掉8根蓍草,这样就能得到1~8中的任何数字。这样的揲筮过程六次就能形成六个数字符号,然后按照单双数转换为阴爻和阳爻组成的卦象符号。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许多筮占事例中,多取静八为占断的主要依据。

后来,《周易》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了《易传》所描述的筮数方法(如演示图所示)。总数为50,每次操作后去掉或4或8的余数,操作三遍所得余数必然为4的倍数之一(6、7、8、9中的一个)。这样的操作过程十八次就能形成六个数字符号,然后依数转换为卦象。由于《周易》以9和6为动爻,并且动爻的获取几率只有四分之一,使得整个筮数过程与天地人以及四季、闰时相契合。通过这样的筮占程式,贞问者可以从潜意识乃至无意识中获得象征宇宙大数中的时位关系及用数。

再来看文明与冲突的议题:谁先升起?

四、小结

所谓大衍之数,从其在易经文化中的功用来讲,它是用来推演天地变化的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理解,大衍之数又是一种涉及宇宙本体的认知解释模式。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先民不同于“鬼神决定论”的“大数决定论”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

由于大衍之数的起源十分古老,它与八卦符号共同形成的易经文化长期作为中国古社会的权威意识形态,早已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信仰。在春秋战国时代,面对社会秩序的混乱,许多学者开始重新思考自然环境和生存秩序。《易经》作为当时的意识形态权威,并未得到与其历史地位相符的研究和发展。

著名物理学家波尔金霍恩曾说:“当你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都是不可思议地精密地协调在一起,从而构成我们看到的这个宇宙时,你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宇宙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有意创造的。”

十年前,谢祥荣先生组织的灵性讨论中,有一位物理科学家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我们没有资格讨论神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宗教语境下尤为明显。现代科学传统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宗教冲突等世界局势问题以及对灵性问题的研究思考等。历史中的科学与宗教对易经“”的一面都有所探索并取得成果,但都不全面。当前的时代需要双方进行相互整合创新,如何整合创新是一大挑战。欢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名字大全,抖音名字,女孩名字,微信名字,名字打分,姓名配对,男孩名字,姓名测试,姓名查询,取名字,英文名字,起名字,改名字